7月20日化工報
行業協會:開工率多了5% 價格少了20%
“今年上半年,我國純堿行業面臨的形勢和金融危機時基本一樣,生產困難,全行業虧損,僅有個別企業保本微利。產能大的企業大虧,產能小的企業小虧,不生產的企業也虧。但造成這種不利形勢的原因卻已經發生了變化。金融危機時,純堿行業的市場環境是產量穩步增長,但需求急劇萎縮;如今的情況則是需求在逐漸上升,產量卻是急劇增長,增加量遠遠超出了市場需求。這兩種不同的市場環境卻導致了同樣的結果,就是產大于銷,價格下行,企業陷入經營困境。”這是中國純堿工業協會副會長王錫嶺的開場白。
他的危機感還源于這里:“2010年國內純堿行業還會新增產能230萬噸,國內純堿總產能將達到2640萬噸,而國內需求加上出口,最樂觀的估計也就在2000萬噸左右,將有640萬噸產能閑置。與產能的快速增長相比,純堿的需求已過了高速增長期,遠落后于產能的增長。隨著未來幾年新建產能的陸續投產,純堿行業產能過剩的形勢將更為嚴峻。”
當記者提出,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純堿市場量價均有所回升時,王錫嶺認為,并不能由此就對2010年純堿行業形勢持樂觀態度。因為一季度的純堿市場有其特殊性,不能代表全年的市場走勢。隨著市場價格的回升,純堿企業開工率也從2009年的85%增長到了90%左右,這直接影響到了后面的純堿市場。考慮到2月份的春節,有純堿企業放假停產,再加上春節期間運力緊張,純堿用戶一般都會增加庫存,這勢必會使純堿市場量價齊升。到二季度純堿價格又開始一路下行。純堿行業僅僅增加了5%的開工率而價格就下降了20%。
今年純堿的出口形勢同樣不容樂觀。王錫嶺介紹說:“2009年純堿出口量雖創歷史新高,但由于企業間競相殺價,因此純堿的出口價格卻是逐月下降的。即使是這種低價出口在2010年也將難以為繼了。”去年中國純堿的大量出口已引發了印度對中國純堿出口的限制,美國也開始在亞洲、南美洲市場采取降價措施與中國純堿展開全面競爭,蘇威公司也加入了對亞洲純堿市場的爭奪戰,這些因素將導致今年中國純堿出口量減少30萬噸左右。
國內需求增長有限,出口又多方受阻,如脫韁野馬般的純堿新建項目要想在近期被一把扼住也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純堿行業的市場轉好只能是個漫長的過程。盡管目前的純堿市場情況與許多企業當初建純堿項目時相比已大相徑庭,但大多數新項目已在建設過程中,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因此,王錫嶺認為,2012年將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前的純堿產能仍將持續快速增長。
對于2012年后純堿行業的產能情況,王錫嶺做了進一步的分析。他認為,今年6月1日出臺的《純堿行業準入條件》,對于控制新建純堿項目的速度,避免重復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純堿行業準入條件》從生產企業布局、規模與技術裝備、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產品質量等7方面對新(擴)建純堿項目設定了高門檻,其中的指標基本都是當前最先進的,這將直接限制純堿產能的過快增長。目前,《純堿行業準入條件》出臺雖然只有一個多月,但作用已經彰顯。據王錫嶺介紹,已經有純堿新(擴)建項目由于未能符合準入條件而被銀行拒之門外。
此外,當前低迷的純堿市場也會讓純堿企業在新項目投資上更加清醒和審慎。王錫嶺為記者分析了企業熱建純堿項目的片面心態,那就是“以己之長比人之短”。他們大都只看到新建項目的規模優勢和生產成本優勢,認為新項目會更具競爭力,而未看到原有的中型純堿企業雖然沒有規模優勢和生產成本優勢,但是,這些老企業靠近市場,運輸費用低,這些優勢彌補了其規模上的不足,因此他們的綜合競爭實力與新上的大型企業不相上下。此外,與老產能低廉的折舊費用、財務費用、運輸費用相比,新產能巨大投資帶來的不菲的財務、折舊、運輸、銷售費用,也是在分析新建項目競爭力時常被忽視的另一個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