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費城召開的小金屬貿易協會會議上硒廠家表示,由于越來越多的原銅冶煉商轉向廢料生產以提高利潤率,未來硒市現貨供應將繼續維持拉緊狀態。
全球硒市主要掌控在幾家大型廠家手中,據悉今年以來生產原料不斷遞減。
市場參與商表示:“當前各種雜亂品位銅礦以及采用溶劑萃取電積法(SX-EW)生產和精煉陰極銅的技術方法直接導致硒回收率急劇縮減。”
一位大型硒廠家在會上表示:“精煉鋅過程中僅產少量硒,而近些年硒在銅生產中的回收率也在不斷下滑,越開越多的原銅精煉廠家因銅現貨加工費用(TC/RCs)太低從而轉向沒用任何硒產出的銅廢料冶煉,因此我們認為未來幾年硒產量可能縮減10%。”
目前金屬導報硒價持續穩定在61-75美元/磅較大區間,據悉廠家利用杠桿作用對供應商惜售,導致貿易商手中現貨緊張,加上一些仍在執行長單,現貨不足的情況下報價因此持高。
自今年硒價戲劇性的飆漲至新高后開始高位盤整,但需求的斷層導致硒市風險加大。
一位消息人士表示:“硒市風險猶存,但影響有限。目前很多電解錳生產商開始考慮使用二氧化硫代替硒原料。”
“但對于能源供應相對有限的中國來說,二氧化硫的能源密集特性可能導致這一構想無法成為現實。事實上使用硒原料較二氧化硫可節約大量能源成本,而且之前一直使用氧化硫生產電解錳的南非現在也在考慮轉向硒原料。”他補充道。
“真正的需求面斷層威脅其實在于玻璃行業的替代品研究。目前瓶子制造商正在積極尋找替代材料,但欣慰的是來自汽車玻璃制造業的需求依然十分強勁。”
另一個威脅是一些新興市場的玻璃制造商掌握著先進的硒回收技術。西方玻璃廠家主要運用石灰巖過濾技術回收硒,但諸如巴西、中國及墨西哥等一些國家尚未能掌握此技術。
據悉德國多數玻璃制造廠均安裝了回收系統,國內硒消耗量因此下滑了90%之多,加上一些廠家已經移到別處生產,加重了德國市場需求的縮減。
“如果像Corona等類似公司都開始回收硒,未來硒市需求將遭受重創。”一生產商說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