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內磷礦價格續接去年的強勁升勢,逐月屢創新高。截至6月底,磷礦主要產區云南、貴州、湖北、四川等地中高品位磷礦半年漲幅均超過10%,特別是30%以上高品位磷礦普遍漲幅高達15%。然而,盡管磷礦漲幅驚人,與之關系密切的下游磷銨、黃磷及其磷酸鹽產品價格,不僅沒能保持同步攀升,反而呈現出與之背離的走勢,個中緣由值得琢磨。
這種關聯極其密切的上下游產品價格之間的大幅背離走勢,看似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因為,隨著近年來資源的整合與整肅,磷礦業已具備較強的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而由于磷礦下游產能嚴重過剩,供需矛盾始終沒有得到改善,行業仍呈現一盤散沙的狀況,沒有市場主導權。
須知,近幾年來磷礦主產地區紛紛出臺措施,加快資源整合力度。特別是去年中國化學礦業協會公布了《化工礦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之后,今年4月下旬,云南、貴州、湖北、湖南、四川5省和國土資源部礦產開發管理司,召開了磷礦資源開發第二次聯席會議,討論了5省5項磷礦資源管理新措施。其中包括《磷礦資源開發準入管理辦法》、《磷礦礦業權規范投放管理辦法》、《磷礦年度開采總量調控管理辦法》、《磷礦監管聯查聯控辦法》和《磷礦企業社會責任年度報告制度》。由于上述5省磷礦資源儲量占全國的78%,產量占全國的92%,所以這些政策措施出臺實施后,改變了以往磷礦市場的紛亂無序競爭現象。
然而,磷礦下游產業卻依然保持著低迷與紛亂狀況。磷礦的最大下游磷銨行業,因其主要市場面對農業,所以支撐漲價的動力相當弱。當前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購買力不強,今年氮肥飆升已經吞噬了上調糧價的收益,所以對于其他化肥的施用,農民無奈只能維持最低量。因此,磷銨需求不足難免價跌量縮,欲與磷礦同步漲價無疑是難上加難的。同時,往年寄托于出口來適當緩解國內產能過剩的磷銨,今年遭遇了阻礙。主要競爭阻力來自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北非地區,以及沙特阿拉伯等西亞地區崛起的新增產能,他們的價格優勢、地緣物流優勢削弱了我國產品的競爭力。磷礦另一個重要的下游黃磷及其磷酸鹽,因其布局“小、散、亂”,淘汰落后產能步伐緩慢,目前供需嚴重失衡,面對磷礦上漲,產品價格欲振乏力,繼續維持虧損經營狀態。
所以,即使磷礦價格上升有推動磷銨、磷酸鹽漲價的內在要求,但囿于下游制約因素太多,同步漲價根本就不被市場所受。而要改變這種背離狀況,下游行業必須花上幾年功夫,下決心淘汰落后產能,加速資源整合,盡快實現供需關系平衡。
|